top of page

大自然的新演繹方法 - 文: TM

大自然,總是令人聯想起綠草如茵鳥語花香的景色。如同畫作般鑲嵌在這世界上。 人類總是把自己囚禁在高大的混凝土牆內,像大自然在耽誤我們的發展和前景。最 近的一場展覽「未來的回憶:烏托邦。烏托邦。大自然」,藝術家 - 鄭波,為我們 帶來了一場攝像大自然與人類的融合 - 蕨戀。細訴人類與植物間的關係和可能性, 用畫面和聲音去表達這份感覺。

影像正處於台灣的森林深處,不同種類、形態的植物都瞬間攝入眼簾,他們都不約 而同利用大自然去表現出存在。六名裸體的男子走近叢林間穿梭,有時再蕨葉裏頭 尋找,摸索;有時在和鳥巢互動交流;亦有時對蕨葉產生出慾念的感覺和動作。蕨 葉,他們受到本地人民嘅重視,男子漫步在叢林中,很平靜沒有多餘的雜念。聆聽 着其自然的聲音,沒有瑣碎的對白及旁述剩下的只有呼吸和樹葉交纏,沙沙的腳步 聲,觸摸蕨葉面彷彿也聽到其的乾燥度,不同質感,有乾脆清爽,豐厚臘感,羽狀 堅靭。不同質地觸碰所產生的感覺和聲音都不一樣,甚至可以呈現情緒。六位男子 在各自的地域與植物進行情感及肉體互動。

在鄭波的世界中,他是受到中國傳統文化象徵的「梅、蘭、菊、竹」而影響生出其 概念。他們象徵著希望、抱負和志向。他對植物有更深的關係和感情,甚至可以用 戀物癖去形容其熱愛的狀態。在攝像內希臘雕塑般體格的年輕男子毫不害羞地展露 他對植物的性慾。撫摸着一片又一片的鳥巢蕨葉,探索著其所獨特的輪廓,伴隨而 來的是他的快感,興奮又滿足,其後再把植物慢慢送進口中,吃掉。傳遞出年輕男 子們的天真卻夾雜著性需求及求知欲,揣摩人類與植物之間的愛和慾望,鄭波指出 植物不能在一段關係和性愛上作出任何的回饋,是在意識尋面上的一種欠缺,但若把這種關係納入戀物的喜好卻並不足夠去交代。另外他所採用的是男性的身軀,有 別於傳統在普遍的藝術媒體當中,裸體被觀看被描繪的對象大半都是女性,約翰·伯 格在《觀看的方式》當中曾提及到我們的文化推崇「理想中」的觀看者假定為男性, 女性的影像則是用來取悅男人。「蕨戀」也是在挑戰觀看者既定成見的衝擊,借用 男子身軀加插在叢林之中成為一種景觀。

綠色和肉色為整套攝像的主色彩,是一種平靜和人性化的親切色彩,沒有多餘配色 是大自然本該屬於的模樣。一絲不掛啲肉體穿梭叢林之間,乍眼看來並不太適應, 本着世界應該七彩爛漫卻忘掉了那大部份都是人為的。用綠色的蕨葉,草坡,大樹 作埸景,堆疊出不同層次去引導人去欣賞自然動態及生機美感。用最純粹的自然本 色,動作及形體,把藝術家的想法和概念都呈現在我們眼前,用作反思人類與植物 的關係。也可以套用上朱光潛在《談美》中的說法,所以我們欣賞作品的時候應以 先撇除所有的表意的成份,先已純粹啲顏色,線紋和陰影。利用上男子穿梭在叢林 中的影子及樹陰間的重影去營造出大自然的活力。

藝術家為大家帶來了大自然的新演繹方法,衝擊了大家的視覺和感官,挑戰在人類 與大自然之間的關係。


//未來的回憶:烏托邦。烏托邦。大自然

//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

//蕨戀 - 鄭波 (短篇電影)

bottom of page